1学院规模
学院由新、老两个校区组成。占地总面积1155.7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48561.4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总额7.5亿元。
川音大厦
学院老校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的中心地带。北依景色秀丽的锦江,南临四川大学。占地116.2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08323.35平方米。设作曲、钢琴、管弦、民族器乐、声乐、音乐学、音乐教育、现代器乐、国际演艺学院、绵阳艺术学院、通俗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等院系,设基础教学部、社会科学教学部和一所附属中等音乐学校。
新校区位于成都市新都区,距成都市中心16公里,规划和设计具有现代化、艺术化和园林化的特色。校园占地1039.4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40238.05平方米。学院所属美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国际演艺学院、舞蹈系、歌剧与艺术管理系、戏剧系、戏剧影视文学系、传播艺术系、数字艺术系、成人教育中心和艺术附中,自2004年起先后进入新校区,学院有学生10005人。教职工1245人,专任教师81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劳模1人,荣获“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3人,“曾宪梓优秀教师奖”3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四川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人。2007年,该院作曲系作曲主科教研室和钢琴系钢琴主科教研室双双被评为四川省首届“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
2历史沿革
四川音乐学院创办于1939年。1939年3月初,我国话剧运动的先驱、著名戏剧教育家熊佛西先生创建了“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设戏剧科。同年11月,为躲避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 从成都市的成平街疏散到了
郫县吉祥寺
位于成都西北的郫县新民乡吉祥寺继续办学,同时增设了音乐科,校名改为“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我国戏剧界知名人士陈白尘、叶丁易、张季纯、杨村彬、陈治策、章泯、吴茵、肖锡荃等先后任教戏剧科,我国著名音乐家郎毓秀、蔡绍序、王云阶、马革顺、许可经、俞鹏等先后任教音乐科。1941年春,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
[1]
1942年8月改名为“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简称“省艺专”),由法国留学归来的著名画家、教育家李有行先生任校长。设音乐、应用艺术、建筑、绘画四科。抗战时期,国内沦陷区一大批文艺界的著名专家、教授云集四川,音乐家喻宜萱,画家张大千、吴作人、叶浅予、丁聪、关良,雕塑家刘开渠,工艺美术家雷圭元、庞熏琴、沈福文,建筑学家刘文葆、辜其一、黄光辉以及语言学家吕叔湘等曾先后来校任教。教师名流荟萃、学生人才济济的“省艺专”成为当时国内著名的艺术专科学校。[1]
校园风光(18张)
四川音乐学院
1950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华西大学音乐系合并到“省艺专”,更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成都艺专”)。
[1]
1953年10月,全国大专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中,将重庆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原山西临汾的西北艺校)的音乐系合并到“成都艺专”成立“西南音乐专科学校”(简称“西南音专”),设作曲、声乐、器乐三个系。将建筑、美术两科划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1957年增设民族器乐系。[1]
1959年,历经六载的“西南音专”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成为我国首批仅有的6所具有本科办学层次的著名高等音乐学院之一。首任院长为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常苏民先生。[1]
3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柴永柏
党委副书记、院长:易柯
党委副书记:彭建辉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文云英
党委常委、副院长:张勇
党委常委、副院长:刘立云
党委常委、副院长:孙洪斌
4学科建设
新校区教学楼
学院共有19个专业教学系(院),17个专业(涵盖艺术类15个专业及2个交叉型专业),77个专业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及音乐学专业先后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在最近一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该院《作曲主科“优化培养教学法”》、《培养“高精尖”钢琴演奏人才体系的主科教学》荣获一等奖,同届还获得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3项。《管弦乐配器》、《基础和声》、《民族音乐概论》、《色彩》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其中《管弦乐配器》已被四川省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音乐学、美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成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招生试点单位。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键盘乐器)为省级重点学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2003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9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图书文献总量988653册(其中纸质图书和音像资料807653册,电子图书181000册)。独具特色的“西南少数民族乐器陈列馆” 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专门收藏和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乐器的陈列机构,收藏有各种乐器200余件(套),珍贵文物数件。
学院现有琴房1226间,钢琴1100台,教室366间,其中多媒体教室63间,座位总数6887个,语音教室5间,座位总数372个,每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75.72个;计算机教室25间,教学用计算机共计1340台,每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13.98台。近五年来,学院新建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音乐厅5个,各类专业实验室16间及校内实践场所47个。
改革开放以来,全院获批准立项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87项,获国家专利8项。其中,文化部攻关科研项目《高胡、二胡、中胡(系列)高音区音质音量的改良》1999年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双腔葫芦埙的研制》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2007年,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拉忽雷”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教育部科研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研究》和《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研究》等已取得显著成果。教育部科研项目《南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对比研究》及文化部重点研究课题《四川北川羌族与平武白马藏族民俗艺术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计划正在实施当中。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院师生正式出版专著、教材和作品集245部,其中19部专著及3部教材获得相关奖项。近三年来,全院师生在省级以上刊物正式发表各类专业学术论文590篇,其中,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的论文55篇。
5人才荟萃
新校区广场
学院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各类艺术人才14513名。其中,不乏蜚声国内外的佼佼者。著名流行歌手李宇春,马雪阳,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著名作曲家高为杰、何训田、贾达群、朱世瑞、著名旅美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旅德男高音歌唱家赵登峰、青年歌唱家霍勇、青年歌手张迈,著名演员刘晓庆,快乐男声魏晨、陈翔等,均属该院的杰出代表。
在国际国内相关比赛和评奖中,该院师生共有5011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4612项(国际奖483项,国内奖4129项)。较为突出的有:在文化部主办的历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中,该院获得13个奖项,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优秀作品奖2个;1999年获“五个一工程”奖1个;2001年至2007年,获得“金钟奖”14个,其中终身荣誉奖1个、银奖3个、铜奖6个、优秀奖3个、中国作品演奏特别奖1个;1996年,该院学生吴驰获荷兰“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第二名空缺);2000年,李云迪、陈萨分别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和第四名;在2005年全国第二届“超级女声大赛”中,学生李宇春获全国总决赛冠军,并在此后的几年内跻身华语乐坛顶尖歌手,成为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和传奇性的著名流行女歌手、唱作人,华语乐坛天后级人物,中国首位民选超级偶像,电影演员,MV与演唱会导演,公益先锋,时尚引领者,有“舞台皇后”美誉,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她被公认为2005年后华语乐坛最具革命性与指标性的流行歌手,开创中国大陆乐坛巨星时代。在多领域创造无数传奇纪录和荣誉成就,是拥有国际声誉的超级华人明星,影响力早已超出娱乐圈范畴,是当代中国标志性人物。学生何洁获得全国第四名。而她乐观的性格、爽朗的笑容都被千千万万观众所铭记。文薇于2005年获第9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三名;宁峰于2006年获第51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并同时获得两项特别奖;胡小鸥于2007年获“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音乐节作曲大奖”等多项奖;郭元于2005年获“鲁托斯拉夫斯基国际作曲比赛”第五名;龙丽于2007年获第60届“世界杯国际手风琴比赛”成人组第二名;2005年,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学生贺承、周东设计的作品获意大利国际工业设计“IMM奖”;刘锐、贺承设计的作品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次获得德国国际工业设计“红点奖””;学生魏晨获2007快乐男声全国第三,他的歌迷乐橙遍布各地,魏晨出演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引起热烈关注。学生喻佳丽于2010年获得先声夺金全国总冠军 ;学生刘著,在2010年快乐男生凭借飘一鸣惊人,并成功举办演唱会;学生马雪阳在中国第一励志天团至上励合中担任组合创作;学生代悦在2010花儿朵朵比赛中因稳健的台风,成为全国五强以及获得人气王的头衔;学生陈翔在2010年快乐男声凭借优雅的气质,完美的声线,非常高的人气获得全国总决赛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充分显示了该院音乐学科的龙头地位和美术学科的实力。
6领导关怀
新校区食堂夜景
学院的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温家宝、李鹏、曾庆红、李岚清、周永康、曾培炎、杨汝岱等先后莅临该院视察、听取学院发展汇报,观看该院师生的汇报表演并与师生们亲切座谈、联欢。中央领导同志对该院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题字高度赞扬。江泽民同志前后三次来川视察工作,均与该院师生座谈联欢。其中,1994年在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同志的陪同下十分高兴地听了该院陈萨同学(首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青少年组第一名)的演奏。该院建院60周年之际,李鹏同志题词“继承革命音乐传统,抒发爱党爱国豪情”,以示祝贺。2005年,李岚清同志专程莅临该院视察工作,并与该院专家代表进行专题座谈和学术研讨。原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成都市委书记王荣轩及现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柯尊平、成都市长葛红林等省、市领导多次来学院调研和视察工作,支持和推动了该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经过近70年的历史变迁,四川音乐学院在办学规模和特色方面已形成了独特优势,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办学成果显著的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学院上下正齐心协力,按照学院2006年召开的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乘势而上,为早日建成“四川音乐艺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7院系设置
作曲系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自1953年建系以来,在首任系主任、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刘文晋先生的辛勤努力下,聚集起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专业教师队伍实力雄厚,培养出不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1982年成为四川省首批音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建系五十余年来,作曲系在音乐创作方面硕果累累,人才辈出。从1981年起,作曲学科师生创作的音乐作品连续在国内外举行的各种作曲比赛中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04年以来,有8部作品在国际音乐作品比赛中获奖;10部作品在国家级音乐作品比赛中获奖;近30部作品分别应邀参加国内外各种重大的音乐节和音乐文化交流活动。
此外,该系承担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课题及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多项,2007年《基础和声》、《管弦乐配器》课程批准为四川省精品课程;拥有“现代音乐研究中心”和“计算机音乐研究中心”。
在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面,同样也成绩斐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曲学科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理论家,他们始终站在音乐理论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为作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同时,基本乐科和指挥专业也培养了大批专家,作出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辉煌的成就,显示出作曲学科自身具有的强大实力,在全国音乐院校中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有鉴于此,作曲课程于1994年经专家论证,被四川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于1996年经专家论证,被四川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四川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四川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单位;2005年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2007年被评定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
音乐学系
音乐学系成立于1994年3月,它的前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成立的民族音乐研究室和1986年扩建的音乐研究所。下设音乐史论教研室、民族音乐教研室和音乐治疗教研室。
该系主要专业方向有音乐学理论、音乐新闻与评论、音乐治疗。音乐学理论专业主要培养能担任音乐理论课的师资;能从事音乐研究、音乐文化市场的组织管理与指导工作的音乐干部。音乐新闻与评论专业主要培养能担任音乐节目主持、音乐新闻报导、评论、编辑与策划的传媒工作者。音乐治疗专业培养能担任音乐治疗的执业医师和从事健康保健方面的心理咨询人才。
从民族音乐研究室到音乐研究所、再到音乐学系的二十余年间,该系已为各地大专院校、文化机构、电台、电视台、文艺团体、地方音乐研究机构相继输送一批音乐理论人才和文艺骨干。另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所开设的民族音乐概论,于2007年6月被批准为“四川省精品课程”;音乐学专业中的三个方向已于2007年批准为“四川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近30部,承担科研课题十余项;40余人次教师发表和出版的论文与专著分别荣获国家、省级和各级学会等单位颁发的一、二、三等奖;先后与国内外不同专家、学者举行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目前,该系正在为创建西南乃至全国知名的教学单位而努力奋斗。
钢琴系
钢琴系正式成立于1961年。早在省立艺专时期(1942-1950)即建立了键盘乐器教研组。1953年成立的钢琴教研室隶属于西南音专器乐系。
钢琴系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键盘乐器被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钢琴主科为四川省重点课程。该系设有主科教研室、共同课教研室和手风琴、双排键电子琴教研室,开设钢琴、手风琴、双排键电子琴及调律专业。全系共有教师74人,现有在校学生400余人。
钢琴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斐然。近年来,钢琴系培养了如李云迪、陈萨、吴驰、杜静等一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在国内外各种重大的钢琴比赛中频频获奖,为音乐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钢琴专业也由此成为重要的品牌专业之一。键盘乐器的整体建设,不仅一直沿袭和继承了该院在钢琴教学方面的突出优势,同时在手风琴、双排键电子琴等专业的教学上也取得了突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钢琴主科教研室在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
钢琴系学术空气浓厚,对外交流频繁,许多国际、国内著名钢琴家先后来系讲学演出。钢琴系教师还经常举办学术讲座和音乐会,并在全国性刊物及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教学成果《培养“高、精、尖”钢琴演奏人才的主科教学》获得2004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钢琴系的手风琴专业也具有较强的实力。该专业学生多次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奖,为学院争得荣誉。
钢琴系按照“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的办学思路,将不断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更优秀的艺术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管弦系
管弦系建立于1953年,前身为省艺专音乐科弦乐教研室;下设3个教研室和1个钢琴伴奏组;拥有14个专业方向;现有在职教师59人,均由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组成,一线教师最大年龄仅48岁。
管弦系师资力量雄厚,学术空气活跃,全体教师团结向上,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西洋乐器演奏人才。管弦系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优秀的乐队演奏家”;成立有“交响乐团”,为社会奉献了数百场交响音乐会。从该系毕业的演奏员已遍布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以及国内著名交响乐团。
近年来,管弦系培养出许多特别突出的优秀拔尖人才,在国际比赛中频频获奖。特别突出的有:学生宁峰在2006年意大利第51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夺得第一名;学生文薇在2005年芬兰第九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赛”获得第三名等。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展,学院聘请了多位外国专家作为该系客座教授。其中有俄罗斯著名小提琴家各拉齐;德国著名室内乐专家沃尔夫冈?雅恩;美籍指挥家、小提琴家朱其元;加拿大单簧管演奏家莱斯林;美国室内乐教育家卡林;澳大利亚著名小提琴家陈响等。
民乐系
民乐专业始建于1953年,隶属于当时的“西南音专”器乐系国乐教研室,开山元老有陈济略先生、段启诚先生、沈文毅先生等。民乐系正式成立于1957年,首任系主任由院长常苏民教授兼任,继任系主任马惠文教授。他们为民乐系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乐系下设弦乐、弹拨、管乐、重奏合奏四个教研室;开设有竹笛、唢呐、笙、琵琶、古筝、扬琴、中阮、柳琴、古琴、二胡、民族低音,共计11个专业;现有在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助教11人;各专业的在校生(含附中、本科和研究生)共有382人。
民乐系建系以来,教师队伍由小到大,各专业教材逐步完善,教学成果丰硕,为国家输送高、中级音乐专门人才1500余人。师生历年来在国际、国家级、省级的民乐比赛、创作评奖、征文征曲评奖、乐器改革评奖中,获奖200余人次。出国访问演出及讲学达80余人次。民乐系学术气氛浓厚,艺术实践丰富,对外交流频繁。该系附设有“民乐团”。近年来,有二胡、琵琶、竹笛、吉他、音乐理论等专业的教学专著出版面世。师生演出团远赴欧洲、澳洲和日本、韩国访问演出、讲学,获得好评。各种形式的演出团体经常活跃于校内外舞台,引人注目。其中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演出团体有:易加义教授领衔的“青丝桐”教师乐队;王英副教授领衔的“兰心”女子重奏乐团;焦力副教授领衔并指导的“蜀韵”筝乐队;江澹曦副教授领衔并指导的“天籁”古筝乐团;冯军副教授指导的“春韵”五重奏小组;周钰副教授指导的二胡乐团;邵春良副教授指导的笙重奏组等。
现代器乐系 现代器乐系成立于2006年5月,是学院为完善学科门类,顺应教育发展的形势,为早日建成“四川音乐艺术大学”的总体规划而创办的新型艺术系,也是西部专业艺术院校中唯一培养现代器乐表演人才的专业教学部门。该系设有打击乐(含西洋、民族打击乐)、萨克斯和古典吉他等专业,目前在校学生达160余人。该系师资力量雄厚,有专兼职教师31人。他们均毕业于国内一流的专业艺术院校,年富力强,有着丰富的舞台和教学经验。同时,该系每年还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来系讲学。
声乐系 声乐系创建于1953年。它的前身源于1939年创办的“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音乐科声乐教研组,是我国最早的声乐教研机构之一。声乐系2005年分成“声乐一系”和“声乐二系”两个教学部门,2006年增设了合唱和钢琴伴奏两个专业。
多年来,声乐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声乐人才,现有本科生1000余人,研究生10余人。该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强大的演出阵容和教学实力;设有美声、民族声乐、钢琴伴奏、钢琴副科四个教研室。声乐系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近年来陆续有留美、意、德、法、俄、日等国的优秀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声乐系学术气氛浓厚,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观摩拓宽了师生的艺术视野,促进了学科建设。声乐系师生在国内外各种声乐比赛中获得了骄人的成绩。较为突出的有:青年教师谭学胜、张怡、唐竹雅在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大赛中分别荣获银奖和铜奖;青年教师吴李红在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中荣获中国作品优秀演唱奖;青年教师张茂林在“第四届日本名古屋国际歌剧比赛”中,连闯三关,进入决赛,最终在总共86名各国参赛选手中名列第四名;青年教师童涛获日本第十届“长城杯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由张莉娟副教授领衔并指导的“‘莉娟金蔷薇’女子合唱团”荣获文化部主办的“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学生李优、林丹荔在首届“声乐、器乐、舞蹈大赛”全国总决赛青年专业组民族声乐比赛中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学生马玉在“第五届全国新人新作歌手选拔大赛”中,获得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该系毕业的学生谭维维在2006年全国“超级女声”比赛中荣获亚军等。
近年来,声乐系毕业生被国家级艺术团队、部队艺术团队及各大艺术院校大批录用,并成为其学术领域的带头人。
面对新世纪的更高要求,全系教师决心团结一致,为祖国声乐事业共创辉煌。
音乐教育系 音乐教育系创建于1981年,主要为大专院校、中小学培养复合型的音乐教育人才。下设声乐、钢琴、 理论三个教研室和一个行政办公室,师资力量雄厚,有42名在职教师。自建系以来,音乐教育系认真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出“奋发、求实、多能”的工作和学习思想;积极拓展教学模式,除声乐、钢琴、手风琴和理论作曲外,特增设了即兴配奏、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和教学法等专业主修课程,切实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及教学实习活动。该系作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单位,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积极探求具有时代特点的教改新思路、新方法,先后有《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现代化教学体系与教学法研究》、《高师声乐基础常识》和《具有高师特色的钢琴教学法研究》分别被确定为四川省和学院重点科研课题。1997年,音乐教育系开始面向全国招收“高师声乐教学”和“高师钢琴教学”硕士研究生,办学层次日臻完善,为全国部分大专院校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高师声乐和高师钢琴教学专门人才。2007年,为满足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增设音乐舞蹈专业。通过全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出版专著、教材和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级、省级科研、创作奖20余项,举办教师和学生独唱(奏)音乐会百余场。多年来,音乐教育系培养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荣获全国、全省优秀教师称号,并成为当地音乐教育骨干的先进人物。2003年,音乐教育系党总支被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评为“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示范党组织”,同时被中共四川省教育工委评为“全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音乐
舞蹈系
舞蹈系建于1999年,现有专业教师40余人
舞蹈系设有舞蹈表演、舞蹈学两大专业,分大学本科、成人教育专升本等学历教育层次。开设有中国古典舞表教合一、中国舞表演、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教合一等专业方向。目前,该系有在校生460余名,是四川省培养舞蹈领域高级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
舞蹈系自创办以来,全体教师坚持严谨治学、勤奋求学的工作作风,坚持不懈地狠抓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绩。该系多次参加国内各种比赛和大型文艺演出,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一致好评。此外,多次举办公开课教学和研讨活动,向公众展示教学成果,其开放的理念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肯定。
舞蹈系凭借学院所积淀的深厚人文传统,始终坚持办学治校的根本在于出人才、出成果的宗旨,坚持严谨治学、以人为本的治学态度和以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目标。在学院的领导下,为发展成为专业结构合理、学科设置齐全、师资队伍优秀、教学成果突出的专业建制而努力,为四川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而勤奋扎实地工作。
戏剧系
戏剧系是学院为完善学科门类,顺应教育发展的形势,早日实现建成“四川音乐艺术大学”的总体规划而创办的新型艺术专业学科,也是西部专业艺术院校唯一培养戏剧表演、音乐剧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影视服装化妆设计四个本科专业的教学部门。该系师资力量雄厚,分别毕业于国内一流的各大专业艺术院校。他们年富力强,且长期活跃在影视、戏剧实践及戏剧影视艺术教学两条战线上,理论和实践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还聘请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教学。
歌剧与艺术管理系
歌剧与艺术管理系开设“歌剧表演”与“公共事业管理”两大本科专业。
“歌剧表演”专业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歌剧、舞台剧专业演员为目标,除音乐基础课程外,主要开设有:声乐、舞台表演、外国语音、作品排练、歌剧赏析、演唱实践、形体舞蹈等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下设“演艺策划与评论”、“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两个专业方向。该专业以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具备良好复合型工作技能和再学习能力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美学、传播学、管理学概论、策划与营销学、音乐及艺术形态分析、公共关系学、演出工作论、心理学、人力资源概论、经济与财务管理、钢琴、合唱与指挥等。
建系四年来,歌剧与艺术管理系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严谨治学、科学管理,学风、教风出类拔萃,教学成果日渐丰硕。2007年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
戏剧影视文学系
戏剧影视文学系创办于2003年,现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这是我省第一个全新的文学艺术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熟悉我国文艺政策,系统的掌握戏剧影视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编创技能、适应写作能力强、既专门又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集中了一批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文学各学科教授和副教授、影视戏剧作家、编剧及文艺评论家等。该专业开设了中外文学史、中外电影史、中外戏剧史、文艺理论、影视编剧与写作、影视评论等20余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此外还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栏目策划、广告策划与创意、数码影视制作等13门选修课,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还不定期开设各种讲座课,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对国内外戏剧、影视、文学以及文化艺术诸领域最新动态与成果的了解。
本专业利用学院艺术类专业齐全的优势,加强学生艺术观摩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艺术文学专业能力强、视野开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级艺术文学人才。
传播艺术系
传播艺术系是学院为适应我国传媒业飞速发展的形势而成立的一个教学系,现有广播电视编导(含专题节目编辑制作、文艺节目编辑制作两个专业方向)、播音与主持(英、汉语播音与主持专业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和编导(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方向)一个专科专业。
自2003年建系以来,该系坚持“专家治学、名师执教”,一直将“百年树人,基础为先”的办学理念与市场需求接轨,始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艺术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培养人才这个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发展素质教育为主要特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有一定发展潜能的通用型高级艺术人才而不懈努力。
目前,该系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专业录音室、演播厅、形体房以及非线性编辑机房等专业教室和相应的专业设备,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提供了实践平台。
数字艺术系
数字艺术系是顺应数字艺术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在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大学中起步,走一条教学和行业相结合的发展新路。
该系通过对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的准确定位,对动画专业进行了有效的方向细分,以培养行业针对性强,动手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使这个专业一开始便受到了行业的认可和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现有动画[新媒体(音频与视频)设计与制作、游戏设计与制作、数字空间规划与场景设计、计算机插图设计与制作]本科和专科专业。
该系以著名旅德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程丛林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建立了一支一流的专业师资队伍。其中有在艺术教学领域工作多年的资深教师,深谙艺术学科的内在规律,熟悉国内外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教学理念;有近年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年轻教师,能够将绘画艺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融合,并在教学中取得了公认的成效;有在数字动画和游戏以及商业绘画行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具有高度敏感的行业观察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迅速洞悉前沿技术的变化与趋势。他们是探索数字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和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该系在教学中坚持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教学与行业相结合的办学思想,采用“课堂学习—项目实践—研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较早地进入项目实践环节,强化实际动手能力,积累产业流程经验。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发展迅猛的数字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积极的支持,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得到了行业的支撑和有效配合,我们一定能培养出一批顺应社会发展,符合行业需求的优秀数字艺术职业人才。
成都美术学院
成都美术学院是学院为建成“四川音乐艺术大学”于2000年创办的一所公办专业美术学院。学院顺应教育发展的形势而建立,以改革为动力,以超常规的方式起步,走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由于学院具备强劲的办学硬件与软件,因此从本科起步就迅速获准建立硕士学位点。
学院下设中国画系、油画系、雕塑系、视觉传达艺术系(含包装、广告、招贴、VI策划、书籍装帧等)、环境艺术系(含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旅游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系(含产品设计及展示设计)、数码媒体艺术系(含数码影视、网络传播、游戏设计)、动画系(含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影视编辑)、美术专科部(含视觉传达艺术、环境艺术、装饰绘画艺术)及研究生部。几年来,学院师生在国际、国内获得大量奖项,包括国际大赛最高等级专业奖项。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成都美术学院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多学科的专家教授。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八大美术学院和多所艺术院校,由院长、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马一平教授领衔。他们具有坚实的艺术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成都美术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严格按照艺术教育规律办事,提出“民族灵魂、现代精神”的办学思想,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纳世界各民族文化之精华,立足当代、放眼未来、激励创造、锐意求新,努力为祖国培养21世纪所需的大批优秀设计家和艺术家。
通俗音乐学院
通俗音乐学院是学院为完善学科建设,适应市场需求,顺应时代潮流,于2001年正式创建的中国第一所流行音乐学院。学院开设有音乐制作与录音工程、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通俗演唱、现代音乐文学、现代流行舞蹈六个专业。
学院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建一流师资队伍,创一流教学质量,争一流教学成果,育一流艺术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社会需求为前提、发展为基础的办学理念,借鉴发达国家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打造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学院,在短短几年中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该院师生在国内各类流行音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其中包括第十届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全国第三名;第十一届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四川赛区第一名、青岛赛区第一名;文化部首届声乐大赛全国第二名;四川省首届声乐大赛第一、第二、第三名;贵州首届黄果树杯第一名;2004莱卡“我型我秀”全国第二名;特别是在2005年倍受亿万观众关注的“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前五名中,该院独占三名,她们是冠军李宇春,第四名何洁,第五名纪敏佳,其中李宇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两次,并且是中国社会影响力和传奇性的流行女歌手。以及2007年“快乐男声”比赛中,王铮亮和魏晨、至上励合马雪阳2010年花儿朵朵五强选手代悦的出色表现均客观的反映出学院的办学水平和育人的先进理念。
在中国的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领域里,一颗灿烂的新星正冉冉升起,通俗音乐学院的师生们正满怀信心地为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一流水平的流行音乐学院而奋斗。
国际演艺学院
新校区校园景色
国际演艺学院是一所以造就国际型演艺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影视类艺术学院,共开设有13个专业方向,分本、专科两个层次。学院为学生提供有动画计算机教室、苹果非编教室、录音实验室、音像中心、网络中心、声像室、演播厅、观摩中心、映画制作部以及艺术教学研究所等教学机构和设施。同时,学院办有《演艺界》《国际演艺研究》等报刊,并设立“国演金像奖”,为师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建院十五年来,在川音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川音国际演艺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建设、科研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截至目前,学院师生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共60余人次、市级奖项20余人次,并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大学生电影配音晚会”、“影视、戏剧人物化妆造型晚会”等。2007年,在第三届华夏艺术风采国际交流选拔活动暨第二届“魅力之星”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推选活动小品大赛全国总决赛中,青年教师黄娅和06级影视表演系学生杨龙所表演的小品《看海》获全国金奖,04级影视表演系学生徐曼表演的小品《打电话》获全国银奖,06级影视表演系学生邹雪、艾元林、包郡表演的小品《小岛、姑娘、兵》获全国铜奖;在全国“CoCoCat猫体彩绘创意大赛”中,影视动画专业05级学生张力的作品《青猫旦》获得了一等奖;在“我的奥运——2007第四届中国婚庆人技能大赛”上,05级化妆专业学生徐东琴被授予“全国金牌婚庆化妆师”的荣誉称号;在全国首届“校园金话筒”选拔大赛上,播音主持系04级学生解玉获得了第一名;在全国电视主持(小金话筒奖)大赛大学组比赛中,有35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编导系在校学生赵淑彬近期完成了他在校的第三部导演作品——胶片电影《踩桥》,开创了在校生独立执导胶片电影的先例,该剧还被列入2007年度国家重点影片,同时还准备申报参加国内国际各大影展,他的另一部作品《化学反应》也将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04级编导系学生彭雪琴拍摄完成了一部高清电视电影作品《草色云间》,并已参展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这诸多骄人的成绩正是学院教学丰硕成果的展现。
李宇春、何洁、谭维维、魏晨、王铮亮、陈翔、陈姝瑭、刘晓庆、代悦、刘著、李斯丹妮、贺承、刘锐、周东、宁峰、李云迪、陈萨、范竞马、丛浩楠、吴禺男、陈爽、阿兰·达瓦卓玛、徐嘉苇、程媛媛、马雪阳、陈鹭虹、潘虹樾、冯家妹、卢致亘、范竞马、文薇、央金卓玛、但昭义、陈家齐、高为杰、何训田、贾达群、朱世瑞、赵登峰、霍勇、张迈、陈萨、胡小鸥、郭元、龙丽、陈萨、冯光钰、陶纯孝、朱世瑞、王艺、唐宁、沐尔、张沛、杨超、黄潇、侯剑、太空船乐队、韩炜、Sky组合、周奇奇、喻佳丽、王艺洁、乔洋、刘俊麟、王真
青年演员,主要作品电影《鬼城谍变》《天机》《寻狗启示》 电视电影:《原乡人》《天际》《一木》《西南警事》《鹰眼》 电视剧:《芙蓉花开》《嘉陵江边这座城》《海诗行动》《儿大女成人》《成都往事》 《假如爱能重来》《戴着面具跳舞》《周恩来在重庆》《三峡恋》《滚滚血脉》《鲜花朵朵》等
第二届"百事。万众偶像"国际平面广告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最佳广告模特,第6届上海chinajoy2008全场最红showgirl以及全场最具魅力的showgirl,第十五届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大赛 中国区总决赛十强 最佳才艺奖,2009年亚洲小姐华南赛区总决赛最完美肌肤小姐,出演电视电影《红色宁化1934》
青年导演,《人民日报》社中华艺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青研会会员。电视电影代表作品“农村三部曲”《梦想与少年》(版权出售中央电视台)、《原乡小学》(获新浪网“浪漫圣诞”影视大赛金奖)、《老山峁》(获四川影评人协会艺术创新奖)等。
学院地处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技城绵阳,毗邻绵阳市南湖公园和南郊机场,依山望水,环境优雅。校园总体规划面积11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齐备,并建有校园电视台、网络中心、多功能演播厅、学术厅等。学院设置有造型与设计艺术系、广播影视系、音乐舞蹈系、公共 管理 系四个教学单位,共15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近60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60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硕士博士学位教师82人,特聘教师25人。学院聘请王蒙、冯崇泰为学术委员会荣誉主席;吴祖强、冯骥才、李志宏为名誉为院长;杨仁敏为学院执行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华山为学院艺术总监;鲍玉珩、黄金中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魏明伦、钮心慈、黄金中、王征骅、沈承宙等著名学者、专家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院秉承“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她燃烧”的学院精神,围绕“启迪学生智慧、培养时代需求人才”的办学目标,执行“传承文化、融汇中西”的办学方针,遵循“立本、务实、创新”的院训,践行“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校园学分制,推行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培养市场需要的“品德优、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能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合作,形成了良好的联合办学机制。现已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化部授权经营的艺术服务中心培训部;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创业帮助的世界文化教育基金会(有学院牵头与海内外优秀企业家联合在香港设立),并与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共同联办了《中国艺术报》(中国民间文艺专刊)。同时,学院先后加入了欧洲文化艺术联盟、国际设计师协会,与美国、英国、新西兰、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著名艺术学院建立了多个留学项目、教育教学项目,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